党建之窗
深化改革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最高致敬
编辑:张明智发布时间:2008年12月19日

人民时评:深化改革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最高致敬

王石川


【编者按】2008年,改革开放已到“而立”。

  回首三十之路,用突破刻下足迹。
  关注三十之变,用回忆书写历史。
  三十年风云际会,国家、社会、个人,在时光的洪流中,不妨短暂驻足。

  人民网观点频道现推出“
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”系列人民时评,敬请关注,和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这光阴的味道。       言论集



  “你的国家在人群中就是你的名字、荣耀和代号。把你的思想、建议及血液都献给她,把她复兴起来,使她就像先烈先贤所预言的一般伟大。”这是意大利著名思想家马志尼的一句名言。今天是庆祝改革开放30年周年的重要日子,30年来,我们的国家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,在这个明媚而丰富的日子里,重新品读马志尼的这句话,别有滋味。

  所有的荣耀属于这个磅礴前行的国家,属于奋发图强的国民,属于一切呼喊改革、参与改革、支持改革、埋头改革的精神和力量。

  今天上午,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。他在讲话中指出,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。

  改革、开放,这是震古烁今的关键词,它具有“千年暗室,一灯即亮”的神奇魅力,选择了改革开放,就选择了变革的勇气。拥有改革开放,就足以洞穿历史的迷雾,击破厚重铁幕,挣脱陈腐枷锁的束缚。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:没有痉挛,历史就不能向前迈进一步。一定程度而言,没有濒临深渊,就没有绝地反击,没有痉挛,就没有改革开放。如果没有改革开放,那么,今天所有的荣耀和梦想就无法想象。

  今天,站在这片热土上,我们浪漫,我们优雅,我们从容,我们豪情万丈,但我们别忘了“让思想冲破牢笼”的先贤,别忘记了那些蓄势以发、默默无闻的改革参与者。正是在时间的雕刻下,在亿万国民的奋力参与下,才有了今天的华美与庄重、成熟与尊贵、荣光和想像。

  “不慕古,不留今,与时变,与俗化。”曾经,我们压抑太久,我们隐忍太多,如今我们终于取得了足以笑傲天下的巨大成就,但我们不能沉湎于此,因为我们还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,诚如总书记在讲话中所称,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,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,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,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,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,农业基础薄弱、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,缩小城乡、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,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……

  “周虽旧邦,其命惟新”。温家宝总理曾说:“行事见于当时,是非公于后世。历史是人民创造的,也是人民书写的。一个领导者应该把眼睛盯住前方,把握现在,思考未来。” 深化改革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高致敬,深化改革是对30年巨大成就的最美礼赞,改革是改革家的宿命,也是亿万国人的使命。

  放弃改革就是自绝于世界,就是背离时代潮流。先进性是需要与时俱进的,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,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;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,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。党要承担起人民和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,必须认真研究自身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,在领导改革发展中不断认识自己、加强自己、提高自己。改革必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,解决问题就需要继续改革,在改革中解决问题,我国未来的发展必须靠改革开放。

  改革向何处去?如何改革?总书记在讲话中已经给出了答案: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,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,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。30年来,我们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,又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,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,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,保证人民当家作主,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,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。

  要改革就必须做到不走老路,不走邪路。什么是老路?封闭自己,坐井观天,逆历史潮流而动,拒绝人类文明成果;一意孤行,刚愎自用,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无需改善,顽固拒绝深层次变革。什么是邪路?明明已被证明此路不通,或者已经误入歧途,但为了维护集团利益,仍然执迷不悟。

  在当下,经济体制改革要想再前进一步,取得长足发展,就必然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,同时需要民主法治建设的有力保障。因此,进行全面的改革时不我待。让我们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浩荡潮流中去,让我们更自信更有勇气进行全方面的改革,从而一起期待下一个瑰丽而美妙的30年。